RoboMaster

标题: 【RM2016 装甲方案对比】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masters    时间: 2015-12-29 11:21
标题: 【RM2016 装甲方案对比】
RM2016装甲方案对比

为了减少参赛队负担,制定出合理的RM2016装甲方案,组委会特发布以下两种方案供大家对比探讨。欢迎各位参赛队员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大家的意见将作为最终装甲方案确认的重要依据。
方案一:
如《规则V3.0》所述,伤害检测传感器直接安装在车体装甲板上,装甲板由参赛队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自行设计,设计完成后将图纸统一发给组委会,组委会为大家免费生产一套装甲并安装伤害检测传感器,发还给各个队伍。
[attach]7230[/attach]

优点:整个装甲面都可以检测到打击伤害,组委会免费为大家生产一套装甲(第一套免费,之后的改版或备份自费)
缺点:因为伤害检测准确性的原因,所有装甲都必须使用同一的铝合板金材质,成本较高;安装方式限制了设计的自由性;参赛队伍自行备份装甲成本太高。




方案二:
组委会将伤害检测模块集成为不同尺寸的装甲块(较小),由组委会统一提供给各参赛队。参赛队根据本队战车的尺寸选择相应的装甲块按照一定规范安装在自行设计的装甲外。
[attach]7231[/attach]

优点:参赛队成本较低,自行设计的战车装甲自由度高,可发挥空间大,减少装甲对战车设计的限制。
缺点:战车的装甲面中只有官方提供的装甲模块可以检测到打击伤害,自行设计部分无法检测,相当于战车的打击面变小。

作者: 哈哈哈    时间: 2015-12-29 11:29
沙发←_←
作者: 赵木森    时间: 2015-12-29 11:31
赞同第二种方案
作者: node521    时间: 2015-12-29 11:31
我觉得组委会考虑的眼光还是很高的,都有点超乎现实了。不如就像fs一样卡死某些部分,让队伍在真正体现技术的地方下功夫,减少花哨的成分。就算是限制机械设计,我想,真正好的设计,也是无法被这些外壳限制住的。好的性能就可以在这种标准下,凸显出来。
作者: 桂电-李达来    时间: 2015-12-29 11:41
方案一就挺好,要是设计上更自由就好了,五块大平板实在难看
作者: emmahu    时间: 2015-12-29 11:45
方案一中的"一套装甲"是指一辆车的装甲还是所有的?
作者: xiaoha_abc    时间: 2015-12-29 11:50
建议组委会从工业设计美观的角度考量,综合1,2两种设计,增多感应板块数目(尽可能覆盖所有装甲表面),同时又允许参赛队自行设计外壳。
作者: xiaoha_abc    时间: 2015-12-29 11:50
建议组委会从工业设计美观的角度考量,综合1,2两种设计,增多感应板块数目(尽可能覆盖所有装甲表面),同时又允许参赛队自行设计外壳。
作者: 天行    时间: 2015-12-29 11:58
觉得第二种方案比较好
作者: XJTU DJI CLUB    时间: 2015-12-29 11:59
个人倾向于第一种,规范统一,相对更公平。第二种虽然给队员的设计空间更大了,但参赛队也更容易做手脚,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装甲和官方装甲模块拼接,效果会有差别,为官方检查和测试提出一定的困难,要求官方给出严格的拼接方案等。
作者: WinJune    时间: 2015-12-29 12:10
是比赛的话,公平第一,其他的次之。对于影响到比赛公平性的所有东西应该要做到统一、规范。打就要打得开心,不要为了输赢动各种小脑筋,也不要感觉输赢的结果竟然是自己没有看穿某个规则漏洞。
作者: mota2    时间: 2015-12-29 12:19
第一种更加公平,第二种设计起来比较方便
作者: mota2    时间: 2015-12-29 12:20
第一种更加公平,第二种设计比较方便
作者: 小卢    时间: 2015-12-29 12:24
方案一的公平性较好~~因为打击部位大家都一样,就是有点难看,组委会尽可以在装甲设计上面稍微多下点功夫,,还有,就是要是只给一套免费的话,还有好多套要做,很多队伍的经费可能都没有包含装甲。。而且后期改车体太难,因为装甲固定后几乎无法改变,不像去年的塑料车壳,我用点劲儿掰着别着都能凑合着用。
方案二目标太小,对于手动车来讲,射击难度会提升,对与半自动车来说就更难打击了~~还有会增加组委会评判的难度,装甲片的安装合理性到时候会存在不小的争议。
然后想就装甲方案提个建议:就是组委会可以生产发放小型传感器检测模块(体积和去年传感器那么大就挺好,当然要加外壳,也要抗打一些),然后要求参赛队伍自行设计制作装甲,但要求前后左右和上五个方向上的平面面积不能小于一定数值,位置分布要符合规定,要组成一块薄弱点打击区域,然后在这些平面上留出规定数量的传感器模块接口(可能就是一些圆孔就ok了),然后要求装甲厚度,每个面上的传感器必须是固定在一块装甲上的,这样打击的时候就会传递震动。。至于装甲材质,也可以统一要求,2mm厚的铝合金板其实就妥妥够了,然后剩下的就看参赛队了,如果想省钱的就只做那几块平面装甲就好,也就是相当于五块板子呼在车子周围,要是想追求档次就不限制了,不超尺寸就行啊。。
还有个小问题就是,我现在也没想明白车壳为什么要遮住底盘最低端和最高端,包这么严实摄像头都不好放~~
作者: HOLLOO    时间: 2015-12-29 13:24
感觉还是第一种方案好,战车受打击面积大,第二种方案的话,受打击面积小,对于半自动车来说,可能有时候根本就打不住官方提供的装甲模块,全打车其他地方了,对半自动车是一种限制。而且由参赛队自己在车壳外面装装甲模块,每个学校的方法不一样,感觉对于伤害程度的检测也有很大的差别。
作者: AaronCosmos    时间: 2015-12-29 13:28
还是方案二好,比赛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竞技而在于充分发挥设计想象力创新力,限制了设计这样不好!
作者: 追风者    时间: 2015-12-29 15:05
第一种的比较好,,,,,
作者: 1421212140    时间: 2015-12-29 16:48
如果非要从二选一的话,我倾向第一种。的确更公平一些,虽然造价贵了点。
但我想问一下,不能再缩小一下传感器的尺寸吗,比如缩成5mm大小,在车壳上打孔穿线,将传感器根据车体的大小自由安装,布满车体即可。
作者: Airstar960    时间: 2015-12-29 21:52
本帖最后由 Airstar960 于 2015-12-30 13:52 编辑

第一种更好,公平合理。至于材料可以考虑和去年一样,这样更经济一点。毕竟有很多学校经费不是太充裕。。
作者: scp-MTF    时间: 2015-12-30 16:56
第一种吧
作者: 773760616    时间: 2015-12-30 21:41
虽然很支持第二种方案,可由参赛队发挥的空间较大,但对于公平性而言,我更支持第一种方案!!!
到比赛的时候可以减少因为装甲片的不统一,导致扣血不一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辩。
作者: 猪下行天下    时间: 2015-12-30 23:05
支持一,其实二也不错
作者: 幻焰之心    时间: 2015-12-31 10:19
首先对某些不了解机械设计的童鞋表示谴责~~~
机械设计也是技术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现在的规则,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伤害检测差异比较大的几套设计,难道这不算做技术实力的一部分吗?为什么要堵死可以提高机械组作用的一条路?
作者: NCST    时间: 2015-12-31 11:35
第一种方案比较公平,,就是参赛队的成本太高,,对一些经费不足的参赛队造成不小的压力
作者: 麦芽courage    时间: 2015-12-31 12:12
个人倾向于第一种,比赛的伤害检测需要统一规范,对于参赛队伍来说公平性更强,这样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队伍会针对战车内部结构与电控上做更好的突破,以此来提升战车的整体性能……
作者: 靳南杰    时间: 2015-12-31 12:33
车壳为什么要遮住底盘最低端和最高端,包这么严实摄像头都不好安装
作者: seeyou    时间: 2015-12-31 17:21
个人感觉还是第一种方案较好
作者: justxtq    时间: 2016-1-1 00:00
第一套太难看,而且好多方面行不通,如果设计的是履带的,多脚的机器人根本来说就是安装不了,所以,第二种方案比较好,但是第二种方案要官方给出最低要求来做。
作者: Mechanic    时间: 2016-1-1 04:09
个人认为自行设计车体更能体现个人的设计才能,但是会出现公平性的争议,为了公平性还是方案二较为公平。。。
作者: 济南大学-g    时间: 2016-1-1 16:05
本帖最后由 济南大学-g 于 2016-1-1 16:06 编辑

第二种方案比较好,可以设计成三层,中间放检测,一面为红色,另一面为蓝色,方便红、蓝色改变,面积小了但双方是一样的,比赛是公平的。同时成本低便于加工。
作者: 中国人好多    时间: 2016-1-3 18:02
我更偏向于方案一,方案一相比较更加公平,大家都有相同的算分标准,第二种反而显得复杂和繁琐,大家对感应模块的摆放也会各不相同,大大增加了统计分数的难度
作者: 唐伯虎    时间: 2016-1-3 19:02
。。如果面积我做的非常小呢。。。。如果角度做的特别小呢,那么。。。这个确实不公平,还是说这个也是需要考虑的
作者: 唐伯虎    时间: 2016-1-3 19:03
。。如果面积我做的非常小呢。。。。如果角度做的特别小呢,那么。。。这个确实不公平,还是说这个也是需要考虑的
作者: 傲鼻辣哥    时间: 2016-1-5 21:01
建议方案一,但建议官方提供资金支持
作者: le_ba    时间: 2016-1-10 23:24
     就比赛的创意性来说:我认为让我们每个参赛队自行设计车壳无疑是非常好的,这样我们也让我们不仅表现了我们战车的外表特征,也可以展示了我们自己的创意设计。
     就比赛的公平性来说:我认为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案都存在问题,因为每个参赛队自行设计,难免会存在最终伤害检测的安装位置和角度有偏差,而且偏差可能还不只一点,这样就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传感器检测打击,自然就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
      综合两个方面来看,为了保证创意性和比赛公平性,我个人认为应该有第三种和第四种方案,就是:车壳的外形可以由参赛队自行设计,但是官方必须规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第四种就是基于如果第三种方案实现起来比较难的情况下提出的,就是车壳的外形可以由官方设计,为了保证创意性和车车之间的辨识度,车壳表面的花纹、图案可以让参赛队自行设计。(对于第四种方案,如果某参赛队利用车壳颜色进行视觉算法处理的话可能会对识别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个人认为有三种方式可以避免,1.规定参赛队设计的花纹、图案的颜色,比如分别使用红、蓝;2.采用的识别其他特征的颜色,比如:裁判系统的颜色,或者在车身表面安装发光装置,并规定使用灯光的颜色;3.不采用颜色识别算法,用其他方法对敌方战车识别。
       以上纯属个人的一点想法,希望能跟大家交流交流!
作者: 奥利奥    时间: 2016-1-13 21:01
建议组委会在考虑公正,公平原则,结合两种方案,将伤害模块给尺寸,参赛队伍,设计甲板时预留装配。规定装配位置高度,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作者: ZZU2015    时间: 2016-1-14 19:06
感觉组委会最好是来一个公开征集车辆外壳模型的小活动,那样的话,组委会就不用再为想不到外壳设计形式而纠结了,而且,这样也避免了比赛时出现感应器感应不到导致比赛不公平的问题了。
作者: watson    时间: 2016-1-15 15:07
还是用第一种吧。
作者: 小哈    时间: 2016-1-20 10:34
二方案挺好的
作者: 小哈    时间: 2016-1-20 10:36
二方案挺好的




欢迎光临 RoboMaster (https://bbs.robomast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