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队
【分享帖】关于团队找经费的那些事——华科STAR俱乐部
RM2015的比赛已过去有些时间了,原来华中科技大学的四支队伍现在也已合并成一支队伍,资源不再那么分散,或许有些事、有些走过的路将成为过往,有些经验以为再也不会提到。收到组委会的邀请来讲述原来STAR俱乐部在上届比赛的准备中找经费拉赞助的事情,感到有些意外和惊喜,意外是STAR在上届比赛过程中的拉赞助这块,从结果上来看做得并不好;惊喜则是确确实实在上届比赛过程中,STAR在此事上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能有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过程。
参加RM2015的比赛中,从队伍的筹备之初考虑得最多的就是经费问题,STAR作为华科的一种“非官方支持”的形式组建起团队,由一些从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发起,受到了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的鼎力支持(不过依然很不够),开始了这段求房间、求设备、求场地、求经费的旅程。
开源节流,这四个字一直伴随着整个团队的发展,这里主要是分享一下我们“开源”的故事。
团队整个过程中通过各种关心及游说获得的资源大概是这些:
1. 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十万人民币;
2.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六万人民币;
3. 华中科技大学团委一万人民币;
4. 大疆渠道拿到的蓝天飞扬一万人民币;
5. 华曙高科提供的3D打印服务七折优惠;
6. 通过与学校其他团队建立合作开发相关技术获得三万五千人民币;
7. 团队参加创客马拉松比赛获得特等奖一万元人民币;
8. 大疆俱乐部建设经费五千元人民币;
9. 通过与其他团队共用的形式获得工作房间、调试场地。
还有一些拿到了但是没有用到比赛中的资源:
1. 武汉智垒科技提供的免费3D打印服务,由于联系的时间比较晚且后续团队自己采购了2台3D打印机因此没有使用该服务;
2. 深圳乐行天下提供的两万五千元人民币的团队建设费用,后续没有使用到团队比赛过程中;
3. 杰士邦的一万元赞助意向,由于时间、权益、品牌形象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商谈失败。
另外就是一些然后就没有然后的资源:
1. 周黑鸭的赞助,谈了没多久,人家直接要跟组委会谈,嫌我们体量太小,没有宣传的价值;
2. 尝试过的企业:高德红外、科沃斯、红牛、劲牌酒业、车来了、恋爱记……
虽然获得的经费和资源不少,但是对于一个拥有两支队伍且一切从零开始的团队很多时候还是捉襟见肘,学校这边的经费很多都是数字是给了,但是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可不可以及时用都是一个问题,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几位同学一大笔钱款在里边垫着依然没有结算清楚。那么言归正传,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一些怎样的准备工作呢?
第一点,分析一下可以争取到的资源都在哪里,这个是团队基于对自身的认识,非常重要,贸然地选错主要开发的对象可能事倍功半。
1. 对于STAR来说,最优质的资源是